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淮商论坛
淮安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思考建议
淮商论坛 加入时间:2018-07-16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 35477

 

 

 

  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对淮安深化改革开放、对接国际市场、提高发展质量,都有着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然而,在2016年5月国务院批复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淮安却无缘长三角城市群。对此,淮安如何在新一轮的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利用各方面的资源、要素和条件,融入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需要作进一步的思考和努力。


淮安融入长三角城市群的关联要素分析
  虽然淮安在2016年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未能入围,但是,淮安与长三角城市群在其它要素方面有着较为紧密联系或密切的关系,为淮安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奠定了基础。
  1. 经济因素视角的融入。从产业发展的市场分工来看,长三角城市群既有面向全球参与国际市场分工的战略定位,也有面向内部优化区域市场分工的规划布局。淮安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决定了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只是处于跟跑者和部分产业并跑者的地位,但并不影响淮安融入长三角区域内的价值链和市场分工。淮安在农业、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中有许多产业与长三角城市群存在紧密的市场关系,完全可以进一步深化市场分工,融入“经济领域的长三角城市群”。如,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明确的十大主导产业中,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纺织服装等产业都与淮安“4+2”产业体系有着较大的融合空间;淮安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完全可以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农副产品和食品市场的“主力军”;随着高铁的开通,淮安的旅游产业也将进一步融入长三角旅游大市场。
  2. 文化要素视角的融入。改革开放初期的长三角区域文化是以历史形成的吴越文化为基础。随着长三角区域的扩展和长三角城市群范围的确定,区域文化也扩展为包含上海文化、江苏文化、浙江文化和安徽文化(皖江文化)的“新长三角区域文化”。就长三角城市群中江苏9个城市的文化来讲,又包含了苏南(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三个部分,淮安是淮扬文化的主体城市之一,也就自然在文化上“入围”了长三角城市群。
  3. 交通设施视角的融入。随着连淮扬镇铁路的通车,以及未来淮安与南京、上海铁路的建设,不仅淮安与扬子江城市群的联系更加紧密,而且也进入南京“一小时高铁经济圈”和上海“二小时高铁经济圈”,无疑为淮安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奠定了基础。
  4. 生态环境视角的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市建设是以全球有影响力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的,不仅要有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标,还应当是一个生态环境良好的城市群,是生态环境一体化的经济区域。就长三角城市群的生态环境保障来讲,其经济发展和区域范围要求“匹配”相应的生态环境屏障。目前,从“长江安徽和江苏段”——“太湖流域”——“钱塘江”的生态圈,形成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的一道生态屏障带,而当长三角城市群向北、西、南方向扩展后,也需要在城市群的“外圈”建立“北——西——南”的生态环境保障带。就江苏来讲,长三角城市群扩展到南通、扬州、泰州、盐城等城市后,就必须“匹配”北部生态环境屏障,“淮河——洪泽湖——入海水道”就成为必不可少的、唯一的长三角城市群北部生态环境屏障。因此,从生态环境一体化的视角,淮安应当、也必然是长三角城市群的覆盖范围。


淮安融入长三角城市群的建议
  融入长三角城市群,是淮安“东融西托、南联北接”发展战略的要求。根据以上的要素分析,结合淮安自身的资源禀赋和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需求,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一)确立“2+3+3”的基本思路
  在目前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框架下,淮安应当务实融入长三角城市群,不图国家规划对长三角城市群范围的“名分”,在内涵上有所侧重;不唯对接上海核心城市,在空间上有所区别,实现经济发展的实质性融入。对此,提出“2+3+3”的基本思路。
  1. 实现两个方面一体化。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二是区域生态环境的一体化。
  2. 强化三个领域的融合。一是科技创新的协同融合,二是产业发展的分工融合,三是产品市场的营销融合。
  3. 促进三个层面的对接。针对长三角城市群与淮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在三个层面上促进淮安与相关城市的对接。一是与上海、南京的对接,与上海主要加强现代服务业的对接、融合,与南京主要加强科教资源和科技创新的对接,同时拓展淮安产品在上海、南京的市场;二是与苏南城市(主要是苏锡常)的对接,主要是科技项目的转移和产业的分工;三是与扬州、泰州、盐城的对接,主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体化和共同文化品牌的培育。


(二)推动重点产业的融入发展
  产业市场分工和产品市场拓展,是淮安融入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没有产业市场分工,即使是规划明确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内的城市,也只是“名分”上的融入。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就是从煤炭、钢铁等产业的区域一体化发展起步的。因此,淮安应坚持以产业深度介入长三角区域价值链和市场分工为重点,以产品普遍进入长三角区域消费市场为目标,实现重点产业融入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发展。
  1. 推动盐化工产业融入长三角城市群石油化工产业。一方面,利用淮安已有盐化工产业的发展基础和岩盐资源的禀赋,深入分析长三角城市群石油化工的市场需求、市场分工和价值链,推动淮安盐化工企业与长三角城市群石化企业的技术协作、产品供给;另一方面,利用长三角城市群石化行业产业转移所产生的市场分工缺位、产业链和产品链的不完整,迅速顶位补链,实现与长三角城市群石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2. 推动纺织食品产业与长三角城市群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纺织、食品产业在淮安有较强的发展基础,同时又是长三角城市群、特别是上海的传统产业。在上海等中心城市强化产业高端制造、重点打造产业品牌的战略定位下,淮安的纺织、食品产业可以参与区域市场分工,承接品牌产品的市场加工,承接相关的产业转移,共同构建品牌战略下的纺织和食品协同创新、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3. 推动淮安农产品在长三角城市群市场的拓展。长三角城市群既是制造业、服务业的大市场,同时也是农产品需求的大市场。淮安应当利用现代农业的产业优势、江淮生态经济区的生态优势,构建“淮安农产品+长三角城市群市场”的产业体系,推进与上海、南京、苏锡常等城市市场经营主体的深度合作,拓展淮安农产品在长三角大城市的市场份额,实现现代农业产业与长三角大市场的融合,打造淮安农产品品牌。


(三)构建长三角旅游服务一体化
  随着高铁、动车等快速交通工程的建成,淮安将融入上海二小时、南京一小时都市圈,迎来一个全新的长三角旅游“高铁时代”,既有大量异地游客的进入,也有大量淮安居民的出行。对此,应当超前谋划,构建长三角旅游服务一体化体系。
  1.优化旅游发展规划。“高铁时代”的淮安旅游市场,将可能使淮安旅游产业转型发展,在旅行社业务量上,从“游客输出型”转向“游客输入型”;在交通时间上,从“中长途型”向“短途型”转变;在外地游客停留时间上,从“过境游”向“住宿游”转变;在消费项目上,从“观光游览型”向“购物餐饮型”转变。对此,淮安应当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并注意与长三角区域旅游规划、上海和苏南城市旅游规划的衔接,进一步吸引上海企业在淮安的旅游投资。
  2. 加强旅游市场拓展。淮安与上海旅游资源有较大的差异性,上海旅游资源以现代文化、主题公园为特色,淮安则以历史文化、河湖水景、乡村休闲为特色。对此,淮安应充分利用旅游资源禀赋优势,突出旅游产品的差异性,加大对上海、苏南城市的宣传。如,在水乡、水景旅游方面,突出洪泽湖水景和古堰、现代淮扬菜——盱眙龙虾等特色;在大运河旅游方面,打造漕运总督府、河道总督府等历史文化品牌,与苏州、扬州运河旅游形成差异;在红色旅游方面,利用特有资源吸引长三角城市群的广大游客。
  3. 共建旅游连锁经营。一方面探索与上海、苏南城市建立旅游连锁经营体系,统一设立游客服务中心,相互允许规模大、信用优的旅行社异地设立业务处、服务点,开通旅游专线和散客班线;另一方面,组织淮安旅游企业、相关产品生产企业与上海、苏南旅游企业共同举办旅游营销活动,设立旅游服务“套餐”,构建大旅游购物气氛,形成面向长三角城市的新一轮旅游消费热点。
  4. 提升旅游服务水平。“高铁时代”的淮安旅游市场,将可能迎来外地游客的大量增加,对此,淮安应全方位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在食宿服务、导游服务方面,不仅要提升接待能力,扩大导游队伍,还要优化服务质量和导游队伍素质;在交通服务方面,构建便捷的高铁站与景点、市区与景点、景点与景点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在市场监管方面,加强旅游监管队伍建设和人员配备,建立面向长三角旅游市场的一体化监管工作机制,强化游客服务、产品质量、公平交易的监管,避免“青岛天价虾”等恶性旅游投诉事件。


(四)打造长三角生态环境一体化
  随着区域经济的增长,长三角城市群的北扩,产生了对环境资源的巨大需求,“淮河——洪泽湖——入海水道”生态廊道也就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环境一体化的重要构成内容。对此,淮安应在“淮河——洪泽湖——入海水道”生态廊道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一是推动并牵头《“淮河——洪泽湖——入海水道”生态廊道建设规划》的制定,并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重要内容,提请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批准,从而确认淮安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生态环境建设地位;二是发挥主导和协调作用,结合淮河生态经济带战略和江淮生态经济区战略,扎实推进“淮河——洪泽湖——入海水道”生态廊道建设,使淮安成为提供长三角城市群北部生态环境保障的主导城市;三是通过“淮河——洪泽湖——入海水道”生态廊道的建设,强化淮安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生态环境保障作用,成为生态视角的长三角城市群“成员”,为今后长三角城市群“扩容”奠定基础。


(五)加强与上海有关部门(单位)的联系合作
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和核心城市,加强与上海有关区政府、部门、单位、园区的联系和合作,是淮安融入长三角城市群的第一方略。
  1. 建议市政府组团考察访问。市政府组团定期考察、访问上海有关区政府、部门、单位、园区,加强工作联系,建立合作关系,人大、政协也对口建立工作联系,多渠道获取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
  2. 探索建立经济科技方面的协作。一是与上海自贸区、高新区、商务区、工业园区等园区管理机构建立友好关系,定期选派干部赴园区培训学习,争取挂职锻炼,学习引进最先进的改革开放经验;二是考察学习上海科创中心、有关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探索在相关科研项目上建立合作关系,为淮安发展提供科技动力;三是加强与上海食品、纺织、旅游等产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联系,建立友好稳定的工作关系,推动与上海相关产业龙头企业建立产业发展联盟,签订协同发展战略。
  3. 构建生态廊道工程科技协同创建机制。以长三角城市群北部生态廊道工程建设为契机,以“淮河——洪泽湖——入海水道”生态廊道工程为核心内容,提请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牵头,与上海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共同开展生态环境科研项目,既为长三角城市群提供生态环境保障,也为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上一条: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汇聚乡村振兴新动能
下一条:历史的机遇 现实的选择
TEL:0517-83678089 120796222@qq.com 服务QQ:499573236
网站备案号: 建议使用IE7.0以上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2013 淮商网 淮安市工商业联合会 淮安市总商会 版权所有
关注淮安市工商联微信公众号